塞翁吟 · 赠云薖

负却鸳湖棹,愁唱冷陌黄骢。渺往事,水云空。梦落桂香中。青山有约留庵住,人海几负秋风。理倦绪,弄吟筒。
待传与吴鸿。飘蓬。身垂老、雕栏换尽,惆怅问、花前旧踪。梦华影、荒波易洗,枉凝盼、北渚仙旗,怨结兰丛。斜阳未晚,照到霜林,还胜春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翁吟·赠云薖》是现代诗人郭则沄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其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涵:

  1. 作者简介:郭则沄,字啸麓,又号蛰云、蛰园等,福州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和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了晚清到民国的转变,曾在国务院担任秘书长、侨务局总裁等职。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2. 诗歌原文赏析

  • 诗中“负却鸳湖棹,愁唱冷陌黄骢。”描绘了诗人在水边忧愁的景致,以及冷僻的路途上的黄骢马。
  • “渺往事,水云空。梦落桂香中。”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无限遐想和梦境中的宁静。
  • “青山有约留庵住,人海几负秋风。”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及世俗生活的无奈。
  • “理倦绪,弄吟筒,待传与吴鸿。”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寻求解脱的愿望。
  1. 主题思想
  • 《塞翁吟·赠云薖》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诗中的“飘蓬”形象地描述了诗人自身的命运无常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1. 历史文化背景
  • 《塞翁吟·赠云薖》的创作背景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晚清至民国的过渡时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1. 艺术特色
  • 郭则沄在创作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新。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充分展现了中华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塞翁吟·赠云薖》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郭则沄这位近代诗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