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乱后还山奉寄

山鬼冯人技易穷,方知万事属天公。
兴亡满眼归辽鹤,得失无心老塞翁。
牙轴尚存供炳烛,玉台重整试飞蓬。
书生枉下昭陵泪,尘土何曾浣太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师乱后还山奉寄》是清代著名诗人陶式玉所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作原文
    山鬼冯人技易穷,方知万事属天公。
    兴亡满眼归辽鹤,得失无心老塞翁。
    牙轴尚存供炳烛,玉台重整试飞蓬。
    书生枉下昭陵泪,尘土何曾浣太空。
  2. 作者简介
  • 陶式玉(生卒年不详),字子仪,号南屏,江苏无锡人。他是清代中期的文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1. 诗作赏析
  • 思想内容:此诗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得失的看法,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山鬼”、“辽鹤”、“塞翁”、“炳烛”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给人以深深的回味。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陶式玉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关于《牧师乱后还山奉寄》的创作背景的具体史料并不多,但根据诗人的生平和其他历史资料,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动荡有关。诗人可能在这期间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牧师乱后还山奉寄》不仅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诗歌,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