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籁寂思虑,直庐饶清秘。
玉漏响沈沈,声递宫花外。
谁家宴西园,夜半发歌吹。
怅触羁旅情,竟夕不成寐。
秋月照关山,千里共明媚。
遥忆故园人,娟娟坐相待。
中秋夜颐和园直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颐和园直庐》是清代诗人陈遹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陈遹声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尽管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并不多,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了后世研究的对象。
诗词原文:
旷籁寂思虑,
直庐饶清秘。
玉漏响沈沈,
声递宫花外。
谁家宴西园,
夜半发歌吹。诗词翻译与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在颐和园直庐所经历的情景。诗中通过“旷籁寂思虑”来表达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而“直庐饶清秘”则透露出这个场所的幽静与高雅。诗句中的“玉漏”指的是古代计时的器具,“玉漏响沈沈”形容的是深夜时分的寂静与悠长。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夜晚宴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繁华背后的寂寞与思考。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艺术手法:作为一首古诗,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文化意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诗中的“谁家宴西园”,暗示着中秋之夜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光,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良机。《中秋夜颐和园直庐》通过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独立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陈遹声的《中秋夜颐和园直庐》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吟咏,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在阅读中体验到诗意生活的美好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