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遹声
苏轼,四川人游江南,我宦西蜀归东海。 两人踪迹异而同,山门玉带今何在? 去年滟滪触危陀,几将性命付洪波。 出险一路卧看山,蜀山奇于吴山多。 扬子江中晚舣楫,树脚山头衔落日。 秋波细蹙云鳞碧,长鲸返掉霞尾赤。 系缆登山山径仄,初三无月丛林黑。 窗隙微露佛镫明,拨径敲门僧梦惊。 开门相见不相识,瓶拂挂壁无长物。 留我对榻谈名山,极言吴秀而蜀顽。 夜半舌乾辩不已,煮茗呼吸中冷水。 注释: - 东坡
诗句解释 1 旷籁寂思虑,:空旷的声景中我沉思。 2. 直庐饶清秘,:直庐(官邸)里充满清幽。 3. 玉漏响沈沈,:时间仿佛静止,玉漏(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的水从下到上逐渐减少)的声音缓缓滴落。 4. 声递宫花外,:声音传遍了宫殿外的花朵。 5. 谁家宴西园,夜半发歌吹,:谁家的宴会发生在西园,深夜时开始演奏音乐。 6. 怅触羁旅情,竟夕不成寐,:因思念而感到惆怅,以至于整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1)抓形象。形象是诗情画意的基础,抓住诗中的形象,就能把握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基调、风格。 (2)抓关键句。有些句子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往往成为解题的焦点或难点。 (3)抓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它是客观世界和诗人情感的结合体,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要素。 (4)抓炼字。炼字能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感受,也往往能体现诗人的思想境界
枯莲摇碧漪,冷露瑟金井。 中秋夜,颐和园内寂静无声,只有月光洒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碧绿色波纹,仿佛是枯萎的莲花摇曳生姿,给这寒冷的夜晚带来一丝清凉。而冷露打湿了金色的井口,发出瑟瑟声响,更增添了几分清冷。 秋寒鹊高飞,风紧鹤知警。 秋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秋天的使者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而远处的鸟儿也纷纷展翅高飞,似乎在寻找温暖的栖息地。而在这宁静的夜晚,一只孤傲的鹤独自站立在高处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舆卫寂寥野店秋,滹沱唤渡已无舟。 - 注释:在寂静的野外,只有孤零零的旅店,秋天的旅途显得格外漫长和凄凉,滹沱河畔呼唤渡船,却已经没有了船只可供过渡。 - 赏析:诗人以“舆卫”开篇,形象描绘了旅途中荒凉、寂静的景象。通过“寂寥野店秋”,传达出一种深秋季节的孤独与萧瑟,同时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唤渡已无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无助与绝望
江东 水阁歌船宴虏酋,停杯听唱白浮鸠。 忍将燕北伤心泪,付与江东捉鼻讴。 元老清谈俱庙略,新亭对泣亦风流。 为询折翼陶都督,可有偏师出石头。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南园十三首·其三》,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感慨。 “水阁歌船宴虏酋,停杯听唱白浮鸠”,通过描述在水阁上举行宴会,欢歌笑语中聆听白鸟飞翔的声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然而
回銮 回銮喜见旧慈容,烂额焦头俱策庸。 辨色仍临垂拱殿,伤心怕听景阳钟。 已闻大夏通新使,莫向临春问旧踪。 今日东朝亲召对,隔帘涕泣说神宗。 注释: 1. 回銮:皇帝返回京城。 2. 喜见旧慈容:看到母亲慈爱的样子,心中充满喜悦。 3. 烂额焦头:形容战乱或疾病导致头部和脸部受伤的状况。 4. 辨色:指辨别天气变化。 5. 垂拱殿:位于洛阳的一座宫殿。 6. 伤心:感到难过或悲伤。 7.
江村 夕阳红沁蓼花根,枫树无声白鸟翻。 鸟柏人家黄叶寺,青帘酒市绿橙村。 蒙庄齐物鱼知,渔父忘机鸥到门。 鸡犬声中人语乐,何须世外问桃源。 注释: 1. 夕阳红沁蓼花根: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蓼花的根部,使得整个花朵都染上了一层红晕。 2. 枫树无声白鸟翻:枫树静静地矗立着,而白色的鸟儿在树间翻飞。 3. 鸟柏人家黄叶寺:鸟儿在柏树林旁的黄色寺院里嬉戏。 4. 青帘酒市绿橙村
【诗句释义】 1. 放船:指在晴天放船出海。 2. 鹅鸭声中打桨行:在鹅和鸭子的叫声中,划着桨前行。 3. 放船天气趁新晴:在晴朗的日子里,乘着好天气放船。 4. 风吹水面鳞鳞皱: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5. 波到桥心贴贴平:水波荡漾,到了桥中心的地方,波纹变得很平缓。 6. 绿树炊烟千缕直:绿树丛中升起袅袅炊烟,直上云霄。 7. 青山夹岸一帆轻:青山环抱两岸,一只小船静静地行驶在其中。
午眠 炉香初爇茗初烹,一榻萧然暑气清。 梦醒蝉嘶桐叶院,秋来虫上豆花棚。 消闲棋酒过三伏,权领图书拥百城。 小院疏帘无客到,抛书欹枕听鸣莺。 译文: 午睡 刚刚点燃炉火,开始烹茶,我躺在竹席上,感受着夏日的清凉。 醒来后,听到蝉在树上鸣叫,看到梧桐树叶被风轻轻摇晃。 午后,我在庭院中下棋饮酒,度过这炎热的三伏天,享受着书籍和城市的繁华。 在小小的庭院里,没有客人来访,我放下书卷,斜靠在枕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