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知风雨,泊舟偏岩子。
日脚漏微红,电光闪黯紫。
茅屋两三家,大风撼不已。
山川杳霭中,云树模糊里。
行人擎破伞,唤渡候江汜。
渔父棹船来,披蓑卖鳊鲤。
米颠坐泼墨,一幅好山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1)抓形象。形象是诗情画意的基础,抓住诗中的形象,就能把握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基调、风格。
(2)抓关键句。有些句子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往往成为解题的焦点或难点。
(3)抓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它是客观世界和诗人情感的结合体,是构成意境的基本要素。
(4)抓炼字。炼字能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感受,也往往能体现诗人的思想境界。
【答案】
诗句释义及译文:雨夜投宿于偏岩子。船夫知道风雨即将来临,于是将船泊定在偏岩子。日脚漏出微红,电光一闪一灭,映照着黯紫的天空。两三户人家的茅屋,在大风的撼动下显得摇摆不定。山川在烟雾缭绕中,云树在模糊不清里。行人撑着伞,在江边等候渡船。渔父划着船,披着蓑衣来卖鳊鲤。米颠挥洒着墨水,一幅好山水就呈现在眼前。
赏析:
此诗写“舟人”与“山民”的遭遇。“舟人”即船上的人,他们知道风浪即将到来,所以把船停泊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而“山民”却不知道风雨将要来临,还在忙着买卖,这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日脚漏微红,电光闪黯紫。”这是写天气,也是写人物。“日脚漏微红”写时间,暗示了傍晚,“电光闪闪”写时间,暗示了夜晚,“日脚”和“电光”都是暗喻风雨将临的信号。
接下来写的是“山民”。他正在“大风撼不已”,说明他并不了解风雨将至,还在做着其他的事。这两句描写了“山民”的粗鲁。“山川杳霭中,云树模糊里。”这是写景,也是写事。“山川”和“云树”都笼罩在薄雾之中,可见风雨将至。“行”者指“山民”,他撑起一把破伞,在江边等待渡船。“唤渡候江汜”,说明他是等不及了才去叫渡船的。
接着又写了“渔父”。他正在划船,披着蓑衣,准备到河里去卖鱼。“渔父棹船来,披蓑卖鳊鲤。”这是写景,也是写事。“渔父”和“鳊鲤鱼”都是描写的对象,“棹船”是动词,写出了动作。最后写到“米颠”,他正坐在船上,泼墨作画,一副好山水就在面前展现。这几句写景,又是写人,是“舟人”、“山民”和“渔父”三人。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都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