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寒食。烟水村南舍北。斜阳看、桥畔草花,时节相逢谢堂客。邻翁鬓早白。曾识。寻常巷陌。漂摇事、风暮雨朝,檐语双双世如隔。莓梁暗陈迹。但贴地依稀,茸唾狼藉。
衔泥将子知犹力。嗟落絮身世,涨花漂荡,天涯何处梦再觅。断魂网窗黑。愁极。正岑寂。渐柳改春颦,梨泫秋色。沉沉社鼓思行役。问舞影灯外,盼波帘隙。年来年去,得且住,怎记忆。
兰陵王 · 邻家燕巢既毁感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陵王·邻家燕巢既毁感赋》是近代诗人陈洵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和时光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将作者自己比作失巢之燕,抒发了遗老怀抱的情感。陈洵以“近寒食”开篇,描绘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乡村景色。这里的“烟水村南舍北”,不仅勾勒出了村落的静谧,也隐含着时间流转的无常感。而“斜阳看、桥畔草花”则透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渺小而无力的挣扎。
紧接着,“时节相逢谢堂客”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也为全词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烟火气。这可能意味着尽管环境荒凉,但仍有人来人往,生活依旧在进行中。但是,紧接着的“邻翁鬓早白”却揭示了一个更加深沉的悲哀,即年华易逝,青春不再。这一转折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
“衔泥将子知犹力”,则是对燕子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隐喻。它象征着无论环境如何艰难,生命都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然而,词的结尾“落絮身世,涨花漂荡,天涯何处梦”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和迷茫。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兰陵王·邻家燕巢既毁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社会风貌的史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的抒情,陈洵传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这首词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