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寒食。烟水村南舍北。斜阳看、桥畔草花,时节相逢谢堂客。邻翁鬓早白。曾识。寻常巷陌。漂摇事、风暮雨朝,檐语双双世如隔。莓梁暗陈迹。但贴地依稀,茸唾狼藉。
衔泥将子知犹力。嗟落絮身世,涨花漂荡,天涯何处梦再觅。断魂网窗黑。愁极。正岑寂。渐柳改春颦,梨泫秋色。沉沉社鼓思行役。问舞影灯外,盼波帘隙。年来年去,得且住,怎记忆。
【注释】
1.兰陵王: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一韵。
2.邻家燕巢既毁感:指自己曾经的邻居家已经破败,燕子筑巢的地方也已经被毁掉。
3.近寒食:临近清明节。寒食是节令名,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以禁火冷食为特征,故称寒食。
4.烟水村南舍北:烟雾笼罩下的村落房屋南北方向。
5.斜阳看、桥畔草花:在斜阳下看着桥边的草花。
6.时节相逢谢堂客:在特定的时间遇到曾经的主人。谢堂客,指过去的主人。
7.邻翁鬓早白:邻居的老翁头发已经变白了。
8.曾识:曾经认识。
9.漂摇事:飘摇不定的事情。
10.檐语双双世如隔:屋檐间的说话声音仿佛隔着世与世之间的距离。
11.莓梁暗陈迹:莓苔覆盖的屋梁上隐约可见痕迹。
12.但贴地依稀:只有贴在地上才能依稀辨识出来。
13.衔泥将子知犹力:用嘴衔着泥巴筑巢,知道它们依然尽力。
14.落絮身世,涨花漂荡:就像飘零的柳絮,漂泊不定的人生。
15.天涯何处梦再觅:在遥远的天边,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梦想?
16.断魂网窗黑:悲伤到魂不守舍,只能看到窗外一片黑色。
17.愁极:极度悲伤。
18.正岑寂:正是一个人孤独寂静的时候。
19.渐柳改春颦,梨泫秋色:渐渐地柳树叶子改变了春天的表情,梨树的叶子也含着秋季的色彩。
20.沉沉社鼓思行役:听到沉重的社鼓声,思念着在外的行旅和劳作。
21.问舞影灯外:询问那舞蹈的身影从灯外传来。
22.盼波帘隙:希望从帘缝间窥视。
23.年来年去,得且住,怎记忆:一年又一年,年复一年的变迁,如果能留住这些记忆就好了。
【赏析】
此词写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留恋。上阕写清明时节,作者凭吊旧游之地,回忆当年与邻家少年相会的情景。“邻家燕巢既毁感赋”一句,点明题旨,即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怀旧之情。“邻翁鬓早白”,说明主人公已非少年,而是中年人,所以有“落絮身世,涨花漂荡”之感慨。“天涯何处梦再觅”,感叹人生渺茫,无法再寻往日梦境。“断魂网窗黑”,写深夜独处时的悲苦心情。“渐柳改春颦,梨泫秋色”,描写了季节更替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深深眷恋。
下阕写在清明扫墓时见到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往事的回忆。“沉沉社鼓思行役”,听到社鼓声,勾起了作者对于远在他乡的亲人和自己的行役之思。“问舞影灯外,盼波帘隙”,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年来年去,得且住,怎记忆”三句,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和不舍之情。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