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关河满眼是伤心,何堪问芳菲。甚霜凋仍绿,风摧竟白,灰尽能遗。坐叹烟销烬冷,缩手昨人非。时有笼灯火,光出丛祠。
毕竟熏天何苦,笑几家蔀屋,曾借余辉。任红心凄黯,今后总休提。想幽人、蓬蒿深护,剩劫残、三径得因依。谁怜我、向经行地,望伫青旗。
八声甘州 · 野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 · 野烧
送关河,满眼伤心。何堪问芳菲。甚霜凋仍绿,风摧竟白,灰尽能遗。坐叹烟销烬冷,缩手昨人非。
时有笼灯火,光出丛祠。毕竟熏天何苦,笑几家蔀屋,曾借余辉。任红心凄黯,今后总休提。
此诗为清代陈洵所作,其名《八声甘州·野火》。全篇以“野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关河的深切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通过描绘关河的荒芜与残破,以及笼灯下的微弱光亮,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哀伤的情感氛围。同时,诗人也借此寄托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霜凋仍绿,风摧竟白”,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的衰败与消逝。而“灰尽能遗”,则揭示了人类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与珍视。这种对过去的追忆,不仅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味,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的“坐叹烟销烬冷,缩手昨人非”,透露出了诗人对昔日亲密之人的怀念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哀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种既悲凉又动人的艺术效果。
诗人还通过提及“笼灯火,光出丛祠”,表达了对人间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尽管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在这片废墟之上,仍有一线希望之光在闪烁。这种对希望的坚守与追求,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他对生活不灭信念的体现。
《八声甘州·野火》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更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感人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