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秋也,况登山临水,黯然欲别。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君归梁苑,汉家何限陵阙。
畴昔让枣推梨,谢家兄弟,才气人争说。一夜西风吹苍莽,吹散封胡遏末。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枕上鹃啼血。阿龙超甚,教他长诵明发。
念奴娇 · 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并令二弟、三弟、四弟同和,他日一展齐纨,便成聚首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并令二弟、三弟、四弟同和,他日一展齐纨,便成聚首也》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
《念奴娇·悲哉秋也》是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送别兄弟的哀愁与不舍。词中描绘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陈维崧尤长于词及骈体,有文集《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创作背景:在古代文人雅集中,送别诗作是常见的主题。陈维崧通过这首词向兄弟表达他对他们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品原文:《念奴娇·悲哉秋也》描述了作者在秋天送别亲人的情景。词中的“悲哉秋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离别时刻的感伤。作者通过“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来描绘广阔的空间和深沉的情感。
在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能够从中领悟到深厚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