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秋也,况登山临水,黯然欲别。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君归梁苑,汉家何限陵阙。
畴昔让枣推梨,谢家兄弟,才气人争说。一夜西风吹苍莽,吹散封胡遏末。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枕上鹃啼血。阿龙超甚,教他长诵明发。
念奴娇 · 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并令二弟、三弟、四弟同和,他日一展齐纨,便成聚首也
悲哉秋也,况登山临水,黯然欲别。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君归梁苑,汉家何限陵阙。
注释:悲伤啊这秋天,更何况是登高临水的地方,更让人感到黯然神伤。千里之外的长江在夜晚的月光下流淌,万里之外蜿蜒起伏的长城显得空旷而辽阔。白色的帆船在江面上启航,青色的枫树已经变得苍老,极目远眺只感到一片悲凉。你回到梁州,汉朝的宫殿有多少?
畴昔让枣推梨,谢家兄弟,才气人争说。一夜西风吹苍莽,吹散封胡遏末。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枕上鹃啼血。阿龙超甚,教他长诵明发。
注释:过去他们让枣推梨地互相谦让,谢家兄弟才气出众,人们争相议论。一夜之间西风吹动草木苍茫,吹散了封胡的壁垒和要塞。哥哥被囚禁于楚国,弟弟成了秦国的人质,夜里枕边杜鹃鸟凄厉地啼叫到天亮。李阿龙非常优秀,让他经常背诵诗句以备不时之需。
【赏析】
《念奴娇·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送别弟弟们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景色,抒发了对弟弟们的不舍之情。全篇充满了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对弟弟们的深深怀念和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一句“悲哉秋也,况登山临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慨。秋天本是一个充满哀愁的季节,再加上身处高处或者水边,这种情境更是令人感到心酸。这里的“悲哉”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
第二句“千里长江流夜月,万里长城空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千里之外的长江在夜色中流淌,万里之外的长城则显得空旷而辽阔。这些景象不仅衬托出了离别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白板船开,青枫树老”,则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表达情感。白板船在江面上启航,青枫树也已经变得苍老。这里的“白板船”和“青枫树”都是诗人熟悉的景物,它们的存在使得离别的场景更加真实。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弟弟们的不舍之情。
第四句“君归梁苑,汉家何限陵阙”,则是对弟弟们的祝福。希望他回到家乡后能够有所作为,成为汉朝的栋梁之才。这一祝愿既是对弟弟们的期望,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第五句“畴昔让枣推梨,谢家兄弟,才气人争说”,回顾了过去与兄弟们相处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相互谦让,共同成长,才气出众,人人皆夸赞之。这一回忆既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第六句“一夜西风吹苍莽,吹散封胡遏末”,则是对当前形势的描绘。西风吹动草木苍茫,使得边疆的防线变得脆弱不堪。这句诗既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兄弟间可能面临的分离之苦。
第七句“兄作楚囚,弟成秦赘,枕上鹃啼血”,是对兄弟二人命运的描绘。哥哥被囚禁于楚国,弟弟则成了秦国的人质。这里使用了“楚囚”、“秦赘”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二人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枕上鹃啼血”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悲痛气氛。
第八句“阿龙超甚,教他长诵明发”,则是对诗人自己教学态度的描述。阿龙非常优秀,让他经常背诵诗句以备不时之需。这里既有对弟弟们学习的重视,也有对自己教学态度的认可。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弟弟们的关爱之情。
《念奴娇·送子万弟携五弟之睢阳》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作品。它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弟弟们的不舍之情和对国家的期许。同时,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述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