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寒灯

锦屏隈。有孤檠浅照,风急雪还催。摇影膏轻,垂头穗重,寒透今夜兰台。乍相值、亭亭不语,盼雁足、悽立几曾回。绘彩流光,鱼龙生戏,何处蓬莱。
闻道九华歌散,怕相思一豆,剔尽成灰。微火多情,余花自笑,空叹春谜难猜。暗枨触、儿时况味,教谁见、墙角替人哀。弟一丁宁,闹蛾莫又飞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寒灯》是陈锐创作的一首词,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与思考。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陈锐,字伯弢,号袌碧,湖南武陵人,是晚清时期的词人。他的作品以婉约著称,擅长表达对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的深刻理解。

  2. 词作原文:《一萼红·寒灯》原文如下:
    锦屏隈。有孤檠浅照,风急雪还催。摇影膏轻,垂头穗重,寒透今夜兰台。乍相值、亭亭不语,盼雁足、悽立几曾回。绘彩流光,鱼龙生戏,何处蓬莱。闻道九华歌散,怕相思一豆,剔尽成灰。微火多情,余花自笑,空叹春谜难猜。暗枨触、儿时况味,教谁见、墙角替人哀。弟一丁宁,闹蛾莫又飞来。

  3. 词作解析

  • 环境描绘:“锦屏隈”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幽深的场景,通过“有孤檠浅照,风急雪还催”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词中多次提到“寒”、“凄”、“冷”,这些字眼不仅形容了外部环境的寒冷,也隐喻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冷漠。
  • 象征意义:通过“蓬莱”这一仙境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相思一豆,剔尽成灰”则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 历史典故:“九华歌散”可能是指某些历史上著名的歌曲或诗歌的散佚,反映了词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忧虑。
  • 个人感慨:“微火多情,余花自笑”体现了词人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与坚强。而“空叹春谜难猜”则揭示了词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示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一萼红·寒灯》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 语言运用:词作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 历史文化价值
  • 作为晚清文人的作品,《一萼红·寒灯》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 通过解读这首词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当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但人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困惑。
  • 阅读《一萼红·寒灯》,可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感受到词人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一萼红·寒灯》不仅是陈锐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晚清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其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