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芦台聂忠节祠

尚有荒江庙貌留,同时淮将已无俦。
鼓鼙今日思应晚,萋菲盈庭死亦休。
朝士可怜黄菜叶,路人犹唱白符鸠。
英灵不泯知遗恨,坐看支祈鼓浊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芦台聂忠节祠》是清代诗人郭曾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历史的缅怀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尚有荒江庙貌留,同时淮将已无俦。
  • 鼓鼙今日思应晚,萋菲盈庭死亦休。
  • 朝士可怜黄菜叶,路人犹唱白符鸠。
  • 英灵不泯知遗恨,坐看支祈鼓浊流。
  1. 诗歌背景
  • 《题芦台聂忠节祠》创作于光绪庚辰年,当时诗人郭曾炘担任礼部主事,官至典礼院掌院学士,谥文安。他的这一诗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聂忠节进行追忆和纪念之作。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忠烈之士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聂忠节祠的描述,诗人唤起了人们对忠诚和牺牲的记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忧虑。
  1. 诗歌风格
  • 郭曾炘的诗歌风格以沉郁、悲壮为主,这首诗同样体现了这种风格。诗人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感。
  1. 诗歌意义
  • 《题芦台聂忠节祠》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忠诚精神的一种弘扬。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题芦台聂忠节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