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与熙民过榆园

一雨何当为洗兵,帘栊相对不胜清。
昙花偶现犹疑梦,杯酒重拈且压惊。
幕燕翻飞浑未定,池蛙怒聒底难平。
晚晴景色无多子,愁听斜阳鼓角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与熙民过榆园》是一首出自清代的七言律诗。此诗作由郭曾炘创作,展现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晚晴榆园图景。下面是对《雨后与熙民过榆园》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郭曾炘,号春榆、匏庵,是光绪庚辰年(1887年)的进士。他历任礼部主事、官至典礼院掌院学士,并谥文安。郭曾炘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文学上有着不凡的成就,著有《匏庐诗存》,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贡献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
    一雨何当为洗兵,帘栊相对不胜清。
    昙花偶现犹疑梦,杯酒重拈且压惊。
    幕燕翻飞浑未定,池蛙怒聒底难平。
    晚晴景色无多子,愁听斜阳鼓角声。

  3. 诗意解析

  • 描绘自然:诗中“一雨”暗示了雨后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榆园雨后的清新和宁静。”帘栊相对不胜清”形容雨后庭院的景象,显得格外清爽宜人。
  • 意境幽远: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昙花偶现犹疑梦”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瞬间的珍视和留恋。
  • 抒情色彩:通过对榆园雨后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杯酒重拈且压惊”则表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的一份平静和释然。

《雨后与熙民过榆园》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情感的诗歌,更反映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它通过精细的景物描述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