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 忆烟霞洞梅

梅绣荒山,石威静谷,旧游最恋烟霞。向洞门徐步,几度问芳华。记长倚、半山亭子,昏黄月上,倩影横斜。晕微红、堕砌娇云,仙梦非耶。
一身万里,剩而今、惯住胡沙。尽湖水湖烟,也休暗忆,侬已无家。飘断辞枝故蕊,曾何处、不是天涯。漫拚将今世,今生负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慢·忆烟霞洞梅》是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游之地的眷恋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他是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并一度为张之洞幕僚,赞助新政。
  • 在清、民国时期,陈曾寿历任多个要职,包括伪满时期的近侍处长和内廷局长等。
  1. 诗歌原文
    梅绣荒山,石威静谷,旧游最恋烟霞。向洞门徐步,几度问芳华。记长倚半山亭子,昏黄月上,倩影横斜。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梅绣荒山”和“石威静谷”,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人文情怀的投射。
  • 情感表达:通过对“旧游最恋烟霞”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感慨。
  • 意象运用:诗中的“昏黄月上,倩影横斜”,使用了生动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曾担任张之洞幕僚,并赞助过新政,这些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历史和文化元素。
  • 诗中多次提及“洞门”、“半山亭子”,这些细节暗示了诗人可能曾经有过隐居或游历的经历,这也为他后来的作品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1. 文化意义
  • 《扬州慢·忆烟霞洞梅》不仅是陈曾寿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
  • 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扬州慢·忆烟霞洞梅》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更是陈曾寿个人经历、情感世界以及时代背景的集中展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