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沈世务易成嗟,克复神州再造家。
枉属模棱苏味道,更无痛哭买长沙。
上方高谊酬良犬,当道殷忧式怒蛙。
闻说和亲非国辱,宰臣循例罢珠厓。
新秋杂感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秋杂感四首》是清朝诗人曹铭彝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 作者简介
- 曹铭彝:字东藩,号湘园,清初学者,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诗人。曹氏一生著作颇丰,尤以诗名噪一时,其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深受时人和后人的推崇。
- 文学风格
- 抒情性:此诗充分体现了曹铭彝的抒情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 哲理性:诗歌中融合了深刻的哲理,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社会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洞察。
- 主题思想
- 家国情怀:《新秋杂感四首》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敏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道德观念:通过诗歌表达了高尚的道德追求,强调正直与忠诚。
- 语言特色
- 精炼含蓄:曹氏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义,使读者能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意象选取极具象征意义,如“木樨风外”暗示秋风的萧瑟,“虹生与子潇”则寓意着希望与坚持。
曹铭彝的《新秋杂感四首》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的文学作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