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杨花

儘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惠言的《木兰花慢·杨花》是一首托物咏志、抒发清高自洁心志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词的内容:

  1. 词人简介与创作背景
  • 张惠言(1670年—1723年),字季子,号茗斋,江苏武进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对词学有很深的研究,其词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木兰花慢·杨花》的创作背景,据传是在张惠言七上礼部考场时所作。那时他怀才不遇,遭遇冷落,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 词作内容解析
  • 上片解析:词的开篇,“当花看”的杨花成为词人情感的象征,象征着无依无靠且飘零不定的命运。词人通过对杨花的细致描述,隐喻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挫折和孤独。
  • 下片解析:下片主要表达了词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精神。词人用“清高自洁”形容自己的心志,表明即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难以排遣的怅然若失之感,反映出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迷茫。
  1. 词作艺术特色
  • 借物喻志:本词不仅通过杨花的形象传达了词人的情感,更通过这种自然物的描写来表达其对理想、现实和未来的深刻反思。
  • 风格独特:张惠言的词风清新冷峻,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词作的历史影响
  • 此词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张惠言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以自然物象为载体表达深层情感的范例之一。
  1. 词作的文化价值
  • 张惠言的《木兰花慢·杨花》不仅仅是一篇抒情之作,它还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看出《木兰花慢·杨花》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而流传千古,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