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五首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张惠言创作的一首词作。《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不仅是一首词,更是张惠言通过艺术形式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水平。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的作者是张惠言。张惠言(1764年—1823年),字皋文,号茗柯,清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但凭借其卓越的学识和才华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尤其是在经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的创作背景是在春天的一个清晨,张惠言看到满园的鲜花盛开,心生感慨,遂写下了这首词。此词的创作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更蕴含着张惠言对于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

  3. 词中意象:《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东风无一事”暗示着世事的纷扰和无常;“妆出万重花”则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空间,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

通过了解《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词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注解

杨生子掞(yàn,shàn,yǎn):即杨子掞,曾于京师从张惠言受学。

东风:春风。

事:理由,目的。

妆:妆点,点缀。

阅:欣赏。

惟有月钩斜句:倒语,本为“惟有斜月钩,闲来阅遍花影。”

铁笛:典自朱熹《铁笛亭诗序》:“侍郎胡明仲,尝与武夷山隐者刘君兼道游,刘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故胡公诗有‘更烦横铁笛,吹与众仙听’之句。”

香雪:即梅花。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澈:明澈,澄澈。

玉城:又称玉京,神仙所居之地。

清影:霞影。

即:到达。

飘然去句:同后二句,典自《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槎(chá),木筏。

东皇:即东君,司春之神。

芳意:春意。

韶华:一意春光,一意美好年华。

芳草不曾遮句:意为春光不曾远去,依然在你我身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