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重阳

篱菊攒金,江枫染赤。秋光如许休轻掷。悄无人处倚阑看,一行雁破晴天碧。
闲插丹萸,浅斟琼液。隔邻谁弄桓伊笛。端阳才过又重阳,斜阳澹抹遥山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重阳》是宋代词人张玉珍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蕴含了对生命和岁月流转的哲思,反映了词人在特定节日背景下的心境与情感。下面将详细分析该词:

  1. 作者简介
  • 张玉珍,字蓝生,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尤以词赋见长。《踏莎行·重阳》是她的作品之一。
  1. 文学风格
  • 词风婉约:《踏莎行·重阳》体现了宋代词坛中婉约派的美学特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情景交融:词中描绘的景色与情感紧密结合,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如篱菊攒金、江枫染赤等,都是典型的抒情元素。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词中的意象包括篱菊、江枫、雁过、丹萸、桓伊笛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增添了作品的深度和美感。
  • 情感真挚: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1. 创作背景
  • 张玉珍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中,可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与重阳节相关的文化传统。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词人在这样的氛围下创作此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
  1. 主题思想
  • 怀旧与伤怀: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闲适与超脱:词中的“闲插丹萸,浅斟琼液”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1. 文化价值
  • 女性作家的成就:张玉珍作为一位女词人,能够在男性主导的词坛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显示了她的才华和勇气,值得后世研究和赞扬。
  • 诗词鉴赏: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踏莎行·重阳》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学习古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情感、思考人生的一个案例。

《踏莎行·重阳》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也是张玉珍文学成就的代表。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词坛的风格特点,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