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昼。正睡思萦人,几回倦绣。喜画梁双燕,衔泥尚如旧。东风不为吹愁去,花片飘红瘦。又新阴、绿到阶除,懒携樽酒。
闲自倚阑久。望云影低垂,波痕微皱。吟舫蜻蜓,偏阻申江口。何当共说经年别,拍案苏黄手。恐相逢,已过茶香节候。
探芳信暮春寄怀四舅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芳信·暮春寄怀四舅氏》是一首清代的诗歌,作者是张玉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午后因睡醒而感到困倦的心情,以及她对画梁上双燕的喜爱和对春风的依恋。全诗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通过“喜画梁双燕,衔泥尚如旧”这一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回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情。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们在诗人的眼中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是承载着希望与生机。
诗中的“东风不为吹愁去,花片飘红瘦”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春天虽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样也可能带来离别的伤感。这种情感的矛盾,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春天的魅力。
诗的结尾“何当共说经年别,拍案苏黄手”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尽管现在面临着别离,但诗人坚信在适当的时候,他们能够再次相聚,一起谈论过去的经历,享受彼此的陪伴。
诗中的“吟舫蜻蜓,偏阻申江口”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午后独自倚栏的情景。这里的“吟舫蜻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互动,而“偏阻申江口”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探芳信·暮春寄怀四舅氏》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