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嵩高第一重,芒鞋竹杖趁云踪。
双林迥出三千界,二室晴开六十峰。
玉女几曾逢汉武,石坛不复继唐封。
凭临未敢舒长啸,恐破天池走卧龙。
登峻极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峻极峰”并非一个特定的文学作品名,而是清代诗人崔应阶的一首诗。这首诗名为《登峻极峰》,是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之一,体现了当时文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作者背景:崔应阶,字吉升,江夏人。他不仅官至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还曾迁左都御史。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成就以及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华。
诗作主题:崔应阶的《登峻极峰》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诗中描绘了攀登嵩山的过程,从“欲上嵩高第一重”开始,通过“芒鞋竹杖趁云踪”展现了诗人登山的艰难与坚定。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壮丽景观的敬畏之情。
艺术特色:《登峻极峰》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双林迥出三千界,二室晴开六十峰”,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山景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玉女几曾逢汉武”中的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艺术魅力。
崔应阶的《登峻极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清朝时期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能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