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听莺

晓来闲自啭,误认是残春。
树密看难见,风高听始真。
玉箫疑上苑,筝柱出西秦。
留得余声在,烟花已作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听莺》是一首描写春天末夏初时节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留恋。以下是关于《夏日听莺》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夏日听莺》的作者为曹鉴伦。曹鉴伦生活在明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2. 诗句原文:晓来闲自啭,误认是残春。树密看难见,风高听始真。玉箫疑上苑,筝柱出西秦。留得余声在,烟花已作尘。
  3. 诗句赏析:诗中“晓来闲自啭”描绘了鸟儿清晨醒来时欢快的鸣唱,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误认是残春”则通过对比春天与夏天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受。“树密看难见”和“风高听始真”两句,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展示了夏日的自然风光,使人仿佛置身于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之中。最后,“玉箫疑上苑,筝柱出西秦”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音乐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象,而“烟花已作尘”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4.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曹鉴伦在某一特定时刻,如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开始之际所作。这一时期的自然景观变化丰富,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5. 文学价值:《夏日听莺》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因其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而被后人传颂。
  6. 影响传承:曹鉴伦的这首《夏日听莺》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鉴伦的《夏日听莺》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末夏初时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