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闲自啭,误认是残春。
树密看难见,风高听始真。
玉箫疑上苑,筝柱出西秦。
留得余声在,烟花已作尘。
诗句解释与注释
- 晓来闲自啭: “晓来”指的是清晨时分,“闲自啭”则表示在宁静的早晨自我鸣叫。莺鸟在晨曦中开始鸣叫,显得格外悠闲和自在。
- 注释:描绘了一幅清晨莺鸟开始活动的画面。
- 误认是残春: 莺鸟的叫声让人误以为是春天结束的时候,因为通常春天的结束会伴随着莺鸟声音的变化。
- 注释:通过比喻,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和对春去秋来的感慨。
- 树密看难见: 当树木过于密集,莺鸟很难被看见。
- 注释:形容自然环境中的复杂和隐蔽性,可能意味着自然景观的幽深或不易接近。
- 风高听始真: 只有在风声较高时才能听到莺鸟的声音,感觉更加真切。
- 注释:强调了听觉的敏锐性和自然环境对声音的影响。
- 玉箫疑上苑: 莺鸟的鸣叫声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中的玉箫乐器。
- 注释:通过联想,展现了莺鸟鸣叫与宫廷文化的关联。
- 筝柱出西秦: 筝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这里用“筝柱”指代筝的琴弦。
- 注释:暗示了筝这种乐器及其音乐的古老和传统。
- 留得余声在,烟花已作尘: 尽管莺鸟的歌声已经停止,它留下的回响仍在空气中徘徊。
- 注释: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命短暂性的感悟。
翻译
夏日听莺
In the early morning when the sun rises,
The cuckoo starts its chirping,
Mistaking it for the last of spring.
With dense trees and hard to spot,
The sound is only heard in high winds.
The sound seems real as if it comes from the palace,
But soon it fades into nothingness.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莺鸟鸣叫声的描述,传达出对时间流逝、自然美景以及生命的短暂性的深刻感慨。诗人以清晨的莺鸟鸣叫声为引子,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如树木繁茂、风声高起等,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生动的自然场景。接着,诗歌通过对比春去秋来的时节,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时间的流转和变化。最后,通过将莺鸟的鸣叫声与古筝等传统乐器联系起来,以及表达其声音虽已消失但仍能留下回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婉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