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侄之官琼州

天语褒循吏,除书出禁林。
人言家法好,我叹主恩深。
易了当官事,难酬报国心。
门前驱五马,欲别更沉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二侄之官琼州》是清代杰出派诗人张廷玉所作的一首诗,展现了对家族长辈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忠诚的高尚品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退庵,清朝康熙朝重臣,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他在位期间以勤政爱民著称。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严谨典雅,深受后人推崇。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节选:
天语褒循吏,除书出禁林。  
人言家法好,我叹主恩深。  
易了当官事,难酬报国心。  
门前驱五马,欲别更沈吟。  
  • 中文译文
    天上有旨褒奖那些守法的人,任命的诏书出自禁宫之中。人们说家法严正,但我感叹皇上的恩德深沉。处理完公事,却难以报答君王的厚望,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在门前,皇帝亲自驾着五匹马来为我送行,告别时更加感慨万千。
  1. 主题思想
  • 忠孝兼备:张廷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族责任与国家使命的双重忠诚。诗中“天语褒循吏”体现了朝廷对守法官员的认可和嘉奖,而“除书出禁林”则暗示这是一份重要的官职任命,显示了朝廷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 个人情感:“门前驱五马,欲别更沈吟”反映了他临别时的不舍与深思,体现了他对即将离乡赴任的侄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期盼。
  1. 鉴赏评价
  • 艺术成就: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其成为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佳作。
  • 文化影响:张廷玉作为清朝的重臣,其诗作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清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 历史背景
  • 清初政治环境:清朝初期,政治较为开明,重用了许多具有治国才能的文官。张廷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清明和文化开放。
  • 家族观念: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廷玉本人的家族观念和家族荣誉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即重视家族荣誉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送二侄之官琼州》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家人离别之情的诗,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家族荣耀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这首诗以其深邃的主题、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