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籍营葬时方客寄海陵二首

漂泊浮萍一叶身,天荒地老最伤神。
谁知云外有归子,只恐江头无故人。
璧重千金虽返赵,楼空万卷已烧秦。
后来心事如麻起,独对斜晖泪满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廷寿的《回籍营葬时方客寄海陵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和孤独感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赏析:

  1. 作者简介
  • 张廷寿,清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已知他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展现了他丰富的文学造诣。
  1. 诗歌原文
    漂泊浮萍一叶身,天荒地老最伤神。谁知云外有归子,只恐江头无故人。璧重千金虽返赵,楼空万卷已烧秦。后来心事如麻起,独对斜晖泪满巾。

  2. 诗歌内容

  • 漂泊浮萍:描绘了诗人像飘泊不定的浮萍一样,在世间流浪。
  • 天荒地老:暗示时间漫长,世事沧桑。“天荒地老”通常用来比喻时间的长久。
  • 最伤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慨,认为世事变化无常,令人深感悲哀。
  • 云外有归子:“归子”是指远方归来的人,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未来归家的希望。
  • 江头无故人:意味着在江边等待的人可能已经离去,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寂寞。
  • 璧重千金虽返赵:用“璧重千金”形容珍贵之物,即使返回了原处,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 楼空万卷已烧秦:这里“楼空”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献被烧毁,“烧秦”暗指历史变迁或文化的消逝。
  • 后来心事如麻起:描述了诗人心中纷乱的思绪如同麻线一般纠缠不清。
  • 独对斜晖泪满巾: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夕阳时的哀愁和泪水盈眶的情感状态。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展示了张廷寿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亲友离别的深深思念。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和隐喻,使诗歌层次丰富,含义深远。
  • 意境创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语言特点: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如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

《回籍营葬时方客寄海陵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还是一个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