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自然庵坐雨

萧萧江上雨,急点振林寒。
把酒话今夕,临风怀古欢。
沧波秋已晚,红烛夜初残。
我亦耽栖隐,蜗庐信可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焦山自然庵坐雨”是张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庵中静坐听雨时的心境和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铉:张铉(约公元1560年前后在世),字仲理,号东所,江苏丹阳人。明嘉靖年间举人,官至行人司行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擅长诗歌、散文和书法,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词原文
    萧萧江上雨,急点振林寒。
    把酒话今夕,临风怀古欢。
    沧波秋已晚,红烛夜初残。
    我亦耽栖隐,蜗庐信可安。

  2. 诗词翻译

  • 萧萧江上雨:形容雨势猛烈,声如萧萧。
  • 急点振林寒:雨点急促地落下,使树木颤抖。
  • 把酒话今夕:手持酒杯与朋友共谈今夕之事。
  • 临风怀古欢:面对风雨,心中怀念古代的欢乐时光。
  • 沧波秋已晚:秋天的波浪已经变得深沉而广阔。
  • 红烛夜初残:夜晚开始时,红色的烛光已经开始凋零。
  • 我亦耽栖隐:我也喜欢隐居的生活。
  • 蜗庐信可安:蜗牛的蜗庐或许可以安稳居住。

张铉的《焦山自然庵坐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歌,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张铉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