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江上雨,急点振林寒。
把酒话今夕,临风怀古欢。
沧波秋已晚,红烛夜初残。
我亦耽栖隐,蜗庐信可安。

焦山自然庵坐雨

萧瑟的江上细雨,急促地拍打着树林,寒意逼人。

把酒言欢话今夕,临风怀古乐陶然。

沧洲秋已晚,红烛夜初残。

我亦耽栖隐,蜗庐信可安?

注释:

  1. 焦山自然庵:指焦山的一座茅草庵,自然庵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所建,位于焦山之巅,故称。
  2. 萧萧江上雨:萧萧,形容风雨之声;江上,指江南地区;雨,指下雨的声音。
  3. 急点振林寒:形容雨势迅猛,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让人感到寒冷。
  4. 把酒话今夕:把酒,指端起酒杯;话,指聊天;今夕,指今天晚上。
  5. 临风怀古欢:临风,面对风雨;怀古,怀念古人;欢,高兴。
  6. 沧波:指洞庭湖,因湖水深蓝如碧玉而得名。
  7. 秋已晚:秋季已经过去。
  8. 红烛夜初残:红烛,点燃后呈红色的蜡烛;夜初残,指夜晚刚开始时。
  9. 耽栖隐:喜欢隐居的生活。
  10. 蜗庐:指简陋的房子,比喻隐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首句以萧瑟的江上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急点振林寒”这一形象的比喻,将雨势之大、打在树上发出声响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风雨的力量和寒冷的气息。
    诗人以“把酒话今夕”一句转入对今晚饮酒作乐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与朋友相聚、畅谈人生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情景的怀念。
    诗人很快又回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用“临风怀古欢”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这种感慨既体现在对历史的回顾中,也体现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中。
    接下来的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对沧波秋已晚、红烛夜初残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到来和夜晚降临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结。他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自己的蜗庐可以安身立命,无需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淡然和超脱精神。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反思人生价值等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