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简某纳姬

昨夜西风一棹归,闻歌桃叶是邪非。
石崇家婢铙新丽,不用真珠费百琲。
系臂曾闻付降纱,重盟欢折碧桃花。
从今红烛修新史,便有添香萼绿华。
葛氏绮琴曾识字,王珉团扇总相宜。
喜闻妒妇津无雨,三蒂江兰并一枝。
樊肥蛮瘦各相宜,桃李昌丰舞柘枝。
尽日楼台垂柳静,东风添补冶春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简某纳姬》是康有为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一位贵妇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虚伪社会的不满。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康有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他是一位清末民国初的学者、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作内容
  • 昨夜西风一棹归,闻歌桃叶是邪非:描述了诗人昨晚乘船归来,听到了关于桃花树下的一段爱情故事,其中涉及到是非真假的问题。
  • 石崇家婢铙新丽,不用真珠费百琲:通过对比古时的石崇家婢与现代女子之间的差异,暗示了现代社会中虚荣和虚假的风气。
  • 系臂曾闻付降纱,重盟欢折碧桃花:这里提到了一种古代的仪式,即在男女双方订婚时,男方会赠送女方以象征忠诚的物品,而“重盟”则表示重新承诺和誓言。
  • 从今红烛脩新史,便有添香萼绿华:诗人希望通过修撰新的历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 葛氏绮琴曾识字,王珉团扇总相宜:这里的“葛氏绮琴”和“王珉团扇”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音乐和扇子文化,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欣赏。
  • 喜闻妒妇津无雨,三蒂江兰并一枝:诗人通过这句诗讽刺了那些嫉妒他人的人,就像嫉妒江上的兰花一样,虽然嫉妒却无法阻挡其生长。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虚伪社会的不满。诗人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在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桃花、玉簪、绫罗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 修辞技巧:诗中的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1. 社会背景
  • 康有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1. 历史影响
  • 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康有为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戏简某纳姬》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作者内心世界和社会观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康有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