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宿鸟过南枝,冻月春烟好护持。
都道试灯风色暖,酒痕昨夜上凝脂。
梅花杂题十四首
介绍
梅花杂题十四首’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代诗词,由清代诗人郑燮所作。郑燮(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一字友竹,号板桥,汉族,浙江绍兴人,清朝官员、书画家、文学家。他是一位以诗、书、画闻名的艺术家,尤其擅长竹刻和兰草画。他在《梅妻鹤子》一文中描绘了他的妻子王桂芝与鹤相依为命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郑燮用十四首诗来赞美梅花的美丽,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他对这些花的独特感受。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郑燮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梅花杂题十四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梅花的各种描述和赞美,如梅花的香气、色彩、形态等。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郑燮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如果你有关于这首诗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相关推荐
诗句如下: 啾啾宿鸟过南枝,冻月春烟好护持。 译文: 夜深了,鸟儿在南枝间欢快地叫着,仿佛是在诉说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月光如水,洒在春天的烟雾中,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注释: 1. 啾啾:形容鸟儿的叫声,这里用来形容夜莺的鸣叫。 2. 宿鸟:夜晚栖息的鸟儿。 3. 南枝:南方的树枝,这里指代南方的夜空或某个特定的方位。 4. 冻月:冷月,指月亮被冰雪覆盖的景象。 5.
【注释】 一缕生香:梅花的香气。柴门:简陋的茅草门。酒人闲:指诗人自己。宵来清梦:夜来的清梦。晴雪和烟淡著山:指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山水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他退隐后的恬适生活,表达了他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首句“一缕生香渡水湾”,写梅花的香气从水中漫过,写出梅花的香气之浓郁,也暗示出梅花生长在水边,有水的滋养。 颔联“柴门日暮酒人闲”中,“柴门”点明作者隐居之处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我们来看第一句: ``` 姑射年年寄远思,山塘流水浣芳姿。 ``` 翻译: 姑射山上,梅花每年都寄托着远方的思念。山塘边流淌的溪水洗净了梅花的美丽身姿。 注释: - 《姑射山》是一首古诗,可能是作者对某个地方或景物的描绘。 - “姑射”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名或者是指代一种自然景观。 -
【注释】 芳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才系:刚刚附着,刚系上 腊尽:即腊月结束,指冬至后 山家:山村人家 雪未消:山上的积雪还未融化 独立:独自站立 黄昏人不见:黄昏时分人已经看不见了 野钟催月过溪桥:野外的风铃催促着月亮从溪流中穿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梅花和山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山家则代表着自然和朴素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和山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云气低衔野水清,仙人缟袂返瑶京。 一声翠羽碧山夜,酒力消时春月明。 注释:云雾缭绕,天空中的云气仿佛在轻轻地衔住那清澈的山间溪流。那些被仙气笼罩的人,穿着白色的长裙回到了美丽的瑶池之中。在这寂静的夜晚,听到清脆的翠鸟叫声,伴随着春风和月光的照耀,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图。诗人以淡墨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云雾缭绕、溪水清澈、山峦苍翠、月光如水
注释: 1. 落尽杨花不卷帘:落尽,指杨花落下。卷帘,指关闭窗户。 2. 早春诗句怕愁沾:早春,指春天开始时。诗句,指诗词。怕愁沾,指担心诗词被雨水打湿。 3. 江城五月风和雨:江城,指江南的城市。五月,指农历的五月。风和雨,指天气晴朗和下雨。 4. 玉笛声中昔昔盐:玉笛声,指吹奏玉笛的声音。昔昔盐,指古代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梅花杂题十四首中的一首。诗人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的景象
冻香曾泛绮窗纱,飘落西湖处士家。 若问江南好风景,多应攀赠亚枝花。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释: - 冻香曾泛绮窗纱:描述的是冬天的香气在窗户上飘散的情景。“冻香”指的是由于寒冷天气而产生的香味。“绮窗纱”则是指精美的窗帘或者丝绸的窗户。这里的“飘”字,表达了香气随风飘扬的状态,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感受。 - 飘落西湖处士家:指的是香气飘落到了西湖边的一个隐士家中。“飘落”强调了香气四溢
一枝疏影写娉婷 独立溪桥酒半醒 鹤唳天寒人不见 冷烟斜月下西泠 注释: - 一枝疏影:形容梅花枝条纤细,影子清晰。 - 写娉婷:描绘梅花姿态优美。 - 独立溪桥:梅花独自立在溪桥上。 - 酒半醒:指饮酒后感觉有些清醒。 - 鹤唳天寒:鹤在寒冷的天气中鸣叫。 - 人不见:因为鹤的叫声,所以人看不到。 - 冷烟斜月:冷清的月光和飘动的烟雾。 - 下西泠:向西泠桥下行走。 赏析:
注释: 1. 孤芳消瘦暮江涯,江树晶晶噪暮鸦。 - “孤芳”指梅花的芬芳独存,这里形容梅花的美丽和高洁。 - “消瘦”形容梅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憔悴。 - “暮江涯”指傍晚时分的江边。 - “江树”指的是江边的树木。 - “晶晶”形容江树上的叶子或树枝闪烁着光泽。 - “噪”是指乌鸦发出的声音。 2. 绿蚁新醅寒夜永,灯前微雪堕檐花。 - “绿蚁”是指新酿造的米酒上浮现的绿色泡沫。 -
注释:上元节的风信吹动着花朵梢头,一片悠闲的心情飘落到了遥远的郊野。无心吹奏的独奏笛声,怨恨着流水;被冻云搀扶的梦境掠过塘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上元节夜晚景色的诗。首句描述了上元节的风信吹动着花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二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远郊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第三句运用了意象手法,将“孤笛”与“流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之情
注释: 1. 倒影低衔野水清,每缘芳树结遥情。 - “倒影”指水中的倒影。“低衔”是形容水面波纹的样子。"清"是形容词,描述水面的状态。"缘"是动词,意为“沿着”、“顺着”。"结遥情"是说这些情感像影子一样随着水波荡漾。 2. 鹤声为报霜华晚,山寺焚香待月明。 - "鹤声为报"中的“为报”是指鹤声在报告什么。"霜华"指的是霜花,是秋日的一种现象,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转换
小庭新月报更迟,粉蝶和烟抱亚枝。 正是江南好春节,昔耶花落雨晴时。 注释:在小庭院中看到新月升起,报知更鼓已经晚了,粉蝶与烟雾相随,抱着次春的枝条。这是江南美好的春节,昔日梅花飘零于风雨交加之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南过春节时的即兴之作。首句“小庭新月报更迟”,描绘了作者在庭院中见到新月的场景,新月报更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接下来,诗人通过“粉蝶和烟抱亚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1. 杈枒:树枝纵横交错。 2. 老树:指古树。出垣墙:从城墙中伸出来。 3. 零落:凋谢,衰败。垣衣:指城墙上的瓦房或土坯房。锁暗香:锁住散发的香气。 4. 夜静:夜晚寂静无声。谁家:哪个人家。 5. 倚孤笛:吹着单音的笛子。茜纱窗外:红色的窗纱。月如霜:月光像霜一样洁白明亮。 【赏析】 本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选取了“梅花”这一典型事物
【注释】 铅华:指胭脂。沉照:指花容如玉,映照于水中而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咏花人:指赏梅的诗人。疏影:梅花枝条稀疏,影子也就显得朦胧。写真:描绘真貌。冰雪:比喻梅花高洁的品质。销:消融。艳骨:美丽的品质。画梁:屋檐下装饰有花纹的横梁。夜夜起歌尘:夜晚,梅花香气弥漫,好像有人唱着小曲儿。歌尘:歌声飘荡,犹如尘土飞扬。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梅花。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梅花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