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寿春三月,今日春深不到家。
雨后园林人迹少,阶前零落紫芩花。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曹家达的作品,该诗作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人逝世的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曹家达(1872年-1945年),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他出生于望族世家,光绪廿一年就读于南菁书院,书院山长黄以周是著名汉学大师兼精医学,得益甚多。在民国时期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为教授兼医局诊疗十馀年。
- 诗歌内容:
- “江南回首遍烽烟,潦倒南家年复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 “草玄亭上生春草,投阁何如返故山。”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与归隐的选择,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当日从容辞伪职,怕留清议在人间。”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名誉和社会责任的权衡。
- “苏州有僧名虚生者,以诗要结善男女充报馆访员,傥亦所谓善知识也,戏题四绝句以谑之。”这几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幽默态度。
- 情感表达: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通过对故人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逝世的哀思,诗人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逝者的敬爱。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