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瞿印山席观绳伎

忒殷勤,檐际一抹秋痕。引上金粟月娥,真个也销魂。重整罗鬟波袜,向雁绳斜处,步碎罗云。还疑是渡凫,舞衣颠倒,如梦如尘。
飞琼伎与,回丸承溜,骋巧翻新。嘅此生涯,尽去来、飘同轻絮,点点芳春。踏歌和罢,了欢场、已过黄昏。蓦又惹起,红愁碧怨、有谁怜汝,只自温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春夜月 瞿印山席观绳伎》是清代诗人张慎仪创作的一首七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繁华的独特感悟。下面是对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张慎仪,字子高,号南溪,清朝时期著名的词人、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和艺术探索,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文学成就:张慎仪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其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深受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1. 诗词原文
  • 原文展示:《湘春夜月 瞿印山席观绳伎》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忒殷勤,檐际一抹秋痕。引上金粟月娥,真个也销魂。重整罗鬟波袜,向雁绳斜处,步碎罗云。还疑是渡凫,舞衣颠倒,如梦如尘。”
  • 词句解析: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秋痕、金粟月娥的描绘,以及舞者轻盈的舞姿和飘逸的衣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节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深深的留恋与赞美。
  1. 诗词注释
  • 诗句解释:“忒殷勤”形容月亮的光辉异常明亮,仿佛是在特意地照耀着人间;“秋痕”可能是指秋天的落叶或残阳,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引上金粟月娥”则是说月亮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真个也销魂”表达了诗人观赏此景时的深深震撼和感动。最后一句“重整罗鬟波袜”,描写了女子打扮整齐后的美丽形象,而“渡凫”则指舞蹈中的动作,“舞衣颠倒”、“如梦如尘”则形容了舞蹈的轻盈与虚幻。

张慎仪的《湘春夜月 瞿印山席观绳伎》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