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尾流离廿四霜。年年送客在他乡。峨崃山色雨茫茫。
驿柳依依如怨别,垂丝十尺系斜阳。离情更比柳丝长。
浣溪沙 · 送余诠卿归雅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慎仪的《浣溪沙·送余诠卿归雅都》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哀叹和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诗词原文:
琐尾流离廿四霜,年年送客在他乡。
峨崃山色雨茫茫。
驿柳依依如怨别,垂丝十尺系斜阳。
离情更比柳丝长。诗词解析:
- 首句:诗人以“琐尾流离”开篇,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如同被琐碎事务束缚的尾巴,无法摆脱,形容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奈。同时,“廿四霜”暗示了季节,可能是指深秋或者冬季,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
- 次句:“年年送客在他乡”,诗人用此句强调自己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都要送别朋友,身在他乡,心却始终牵挂着友人,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别离时刻的感慨。
- 第三句:“峨崃山色雨茫茫”,描绘了一幅雨幕笼罩下山峰苍茫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迷茫与不安。这里的“山色雨茫茫”不仅写出了环境之凄迷,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 第四句:“驿柳依依如怨别”,通过对驿站旁柳树的描写,诗人传递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柳叶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无尽的思念。
- 第五句:“垂丝十尺系斜阳”,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柳枝长长的影子,仿佛可以系住斜射的阳光。这里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柳树的柔美,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的情感延伸至无穷无尽。
- 最后一句:“离情更比柳丝长”,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情绪之深重,似乎连柳树的柔情也无法比拟,进一步加深了对离别时刻的情感渲染。
-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结合,传达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不舍和怀念之情。这种表达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离别,更是对心灵深处情感的抒发。
- 艺术成就: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悲凉又充满深情的氛围。诗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远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友情的珍视。
- 文化意义:
- 此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友情和离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喜爱。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种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这首《浣溪沙·送余诠卿归雅都》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记录了特定时期的文人生活与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