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江湖载酒行,高楼灯火动严更。
春如短梦花无语,潮涌寒光月有声。
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
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乾隆五十二年,此时张问陶年仅二十岁。在这首诗中,张问陶通过描写登高望月的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志向。
张问陶在创作此诗时,正值其不惑之年,然而却未能金榜题名,这使他的心情郁积难解,因而经常借酒消愁。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中提到的“高楼灯火动严更”以及“春如短梦花无语”,都是对当时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潮涌寒光月有声”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诗的开头“落拓江湖载酒行”直接描绘了他放浪不羁的生活状态和饮酒行乐的情景,而“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则展现了一种辽阔而宁静的自然景观。这种景与情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清朝中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最后两句“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同时也展示了其诗歌创作中的才气和情感深度。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似乎寄托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不仅是张问陶抒情言志的作品,也是其艺术成就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张问陶的生活经历、文学风格及其时代意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