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林雨歇。正宝篆香温,瓶荷芳彻。棐几摊书,湘帘伏枕,愁煞利名场客。消受薰笼茶碗,闲度草间飞蝶。最爱是,傍萧萧疏竹,林梢新月。
凄切。关情处,远树蝉声,又值清秋节。白堕三杯,红绡一曲,说甚济时豪杰。小构数椽茅屋,图画琴尊罗列。且白眼,任花开花落,阴晴圆缺。
喜迁莺 · 夏日遣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夏日遣兴》是明代梁清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词人对名利场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梁清标(1593年—1648年),字玉阶,号东山,又号青莲居士,明朝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喜迁莺·夏日遣兴》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喜迁莺·夏日遣兴》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梁清标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将蕉林雨歇、宝篆香温等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蕉林雨歇”一句,便形象地勾勒出雨后蕉林的清新景象。词中的瓶荷芳彻,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传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惜。
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通过描述“利名场客”的愁苦,梁清标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力量。同时,词中对于薰笼茶碗、闲度草间飞蝶等场景的描述,无不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洒脱,这种情感的流露,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喜迁莺·夏日遣兴》的创作时间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为作品的理解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色彩。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心灵的挣扎。梁清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此词,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历史背景的考虑,使得《喜迁莺·夏日遣兴》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记忆的载体。
《喜迁莺·夏日遣兴》作为明代梁清标的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情感和文化历史层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