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罗丝竹。正葭琯灰飞,春回寒谷。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共识当年耆宿,执法风生台阁,借著禁中颇牧。烽火静,向南宫曳履,望高钧轴。
蒿目。忧国处,两鬓丝丝,欲救苍生哭。对客抽毫,张灯击钵,不数词场潘陆。历尽险巘身健,嘉日莫辞醽醁。趋朝罢,领凤城烟月,清宵顾曲。
喜迁莺·夏日遣兴
堂罗丝竹。正葭琯灰飞,春回寒谷。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共识当年耆宿,执法风生台阁,借著禁中颇牧。烽火静,向南宫曳履,望高钧轴。
蒿目。忧国处,两鬓丝丝,欲救苍生哭。对客抽毫,张灯击钵,不数词场潘陆。历尽险巘身健,嘉日莫辞醽醁。趋朝罢,领凤城烟月,清宵顾曲。
注释:
喜迁莺·夏日遣兴
(1)堂罗丝竹 - 堂上陈列着各种丝竹乐器。罗,陈列、陈设的意思。丝竹,泛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2)正葭琯灰飞 - 正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葭管中的灰已经飞扬四散了。葭管是古代一种用芦苇做的乐器。
(3)江左风流 - 指东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江左,指南方长江下游一带,因晋室南渡而称。
(4)东京部党 - 指北宋的党争。东京,指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5)共识当年耆宿 - 共同认识并尊重那些德才兼备的年老有声望的人。共识,共同的认识。耆宿,年长而有声望的人。
(6)执法风生台阁 - 执法如山,严肃公正,使得朝廷风气肃然起敬。执法,执行法令。风生,形容风气形成。台阁,指朝廷官府。
(7)向南宫曳履 - 比喻在朝廷里任职或做官。南宫,指皇宫南面,这里代指朝廷。
(8)望高钧轴 - 仰望崇高的地位。钧轴,指帝王的车驾。
(9)蒿目 - 指忧虑国家时事,目光远大。蒿目,形容眼光远大,也指忧愁国家大事。
(10)两鬓丝丝 - 形容人已到老年。
(11)欲救苍生哭 - 想要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苍生,泛指百姓。
(12)对客抽毫 - 面对客人挥笔作诗。抽毫,用笔蘸墨书写。
(13)张灯击钵 - 指宴会上热闹欢快的场景。张灯,点灯。击钵,敲击酒器以助兴。
(14)历尽险巘身健 - 经历了许多艰难坎坷依然身体健康。险巘,险峻的山峰。
(15)嘉日莫辞醽醁 - 美好的时光不要推辞美酒好菜的招待。嘉日,美好的时光。醽醁,美酒佳酿。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慷慨激昂,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本词是他在夏天遣兴之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首句“堂罗丝竹”就营造出了一种高雅的氛围。堂上陈列着各种丝竹乐器,象征着繁华盛世的到来。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些乐器上的灰尘也随之飞扬,这暗示着国家的衰败与时代的变迁。
作者以“正葭琯灰飞”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葭琯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的“灰飞”则意味着它已经无法再发出美妙的音乐声了。这种音乐的消逝,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沧桑,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感慨。
“江左风流”一句,则是对东晋时期文人风度的赞颂。江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风鼎盛之地,这里的文人雅士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世人的赞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人的风采也逐渐消失殆尽。
“东京部党”一句,则是指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东京指的是北宋的都城,这里指的是当时朝中的权贵集团。由于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权力斗争,使得国家政治变得混乱不堪。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朝廷局势的担忧。
“共识当年耆宿”一句,则是对那些德才兼备的年长有声望的人的赞赏。他们认为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也让作者感到忧虑。
“执法风生台阁”一句,则是对朝廷风气的赞美。执法如山,严肃公正,使得朝廷风气得以形成。这种风气的形成,使得朝廷更加团结和谐,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这种风气的形成也离不开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士的努力。
最后一句“向南宫曳履”则是对皇帝的期望。希望皇帝能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选拔贤能之士为朝廷所用。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豪放不羁、胸怀壮志的个性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