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戊申四月舟中忆女

膝下谁为伴。最堪怜、蓬窗三度,凄凉景换。红日照江空绮丽,更觉哀心萦乱。却镇日、泪珠成串。远望琼山云雾隐,愿长梯、渡我登天畔。情自决,意无绊。
尘中渣沥偏难断。恨征途、终朝荏苒,奈何能惯。谢尔闱前仍黯侍,不令病魔重染。又风雨、阴晴能转。郁结悲肠如惹絮,看茫茫、海水都难浣。帆影动,已行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戊申四月舟中忆女》是清代诗人许禧身于戊申年四月舟中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远在天边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凄凉和孤独。具体分析如下:

  1. 诗词原文
    膝下谁为伴,最堪怜、蓬窗三度,凄凉景换。
    红日照江空绮丽,更觉哀心萦乱。
    却镇日、泪珠成串。
    远望琼山云雾隐,愿长梯、渡我登天畔。
    情自决,意无断。

  2. 诗词鉴赏

  • 诗的前两句“膝下谁为伴,最堪怜、蓬窗三度,凄凉景换”表达了词人孤独的情感。词人独自在家,无人陪伴,只能感叹时光的流逝,景色的变换带来的凄凉感。
  • 接着,“红日照江空绮丽,更觉哀心萦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但同时也反映出词人心中的纷扰和不安,因为这种美景并不能带给他安慰和喜悦。
  • “却镇日、泪珠成串”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孤独和悲伤,泪水成了他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 “远望琼山云雾隐,愿长梯、渡我登天畔”反映了词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尽管他心中有愿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和挫败。
  • 最后的“情自决,意无断”表明了一种决心和坚定的态度,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整首诗以抒情为主,情感深沉而真挚。
  1. 创作背景与主题
  • 许禧身生活在清代中期的文人阶层,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此诗的主题集中在对亲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词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 此外,诗中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未来的想象,词人展示了自己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期待。

《金缕曲·戊申四月舟中忆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