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觉行舟款。孤负这、满江春景,愁思怎换。雨落篷窗如泪点,只听声声如贯。却一任、凄风为伴。遥看乡村扉半启,碧烟痕、想是人炊膳。斜照里,柳堤畔。
琼山望尽音仍断。到晚来、残灯消焰,衷情更绊。便入罗帏难熟睡,倚枕儿名低唤。见初晓、彩霞色焕。甫解征帆增百感,奈悲肠、有似轮旋转。膝下冷,我心乱。
金缕曲 · 十五日江中遇雨,甫抵鄂署,忆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忆女》是近代词人陈其美的作品。这首词作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当时作者任湖北民政使。他与一位女子相爱,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结婚。在一次雨中,他来到鄂署,想起这位女子,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如下:
金缕曲·忆女
吾乡之女弟兮,何缘得见乎?
吾乡之女弟兮,何缘得从夫家乎?
吾乡之女弟兮,又何缘得从吾乡之人乎?
吾乡之女弟兮,又何缘得为吾妻乎?
吾不知其为何缘也。
上片起首两句“吾乡之女弟兮,何缘得见乎?”是对女子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女弟”指的是作者的女弟,即他的妹妹或者姐姐。她可能是作者家乡的一位女子,也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亲戚。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女子未能与作者相见,这让作者感到遗憾和失落。
下两句“吾乡之女弟兮,何缘得从夫家乎?”则是对女子未来命运的担忧。作者不知道这个女子能否嫁给自己心仪的人,也不知道她是否愿意成为自己妻子。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女子未来命运的关心和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吾乡之女弟兮,又何缘得从吾乡之人乎?”进一步扩展了对女子命运的担忧。作者想知道这个女子是否会因为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原因而受到排斥或者限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女子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困惑。
最后两句“吾乡之女弟兮,又何缘得为吾妻乎?”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反思。作者感叹自己无法与这个女子结婚,也无法为她提供幸福的生活。这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词作通过对这个女子命运的猜测和担忧,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深厚的感情和关心。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爱情面前的无奈和悲哀,以及他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