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旅夜闻杜鹃

多少凄凉,夜深犹向东风诉。暗催舂暮。不管天涯苦。
月落纱窗,细滴芭蕉露。芳情阻。梦随飞絮。吹遍江南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旅夜闻杜鹃》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也是他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篇。该词作于淳熙七年(1180年),当时辛弃疾因被免职而退居上饶,途经铅山时夜宿驿站,听到远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触发其乡愁和身世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一、作品原文

客馆灯昏,越王勾践平吴事。
十年一梦,草木深埋怨泪。

夜夜闻鹃,杜鹃啼血,声声催人归。
梦回吹角连营,何处是吾乡?

醉里挑灯看剑,梦醒时分,心系江南烟水。
回首青山绿水,已是几度夕阳红。

二、主题解读

1. 怀旧与哀愁

  • 此词中,“十年一梦”暗示了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政治变迁和个人挫折,这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 “草木深埋怨泪”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哀,可能是指战争留下的创伤或者个人经历的悲剧。
  • “越王勾践平吴事”提及的古代历史事件,可能象征着某种希望或梦想破灭后的失落感。
  • “杜鹃啼血”用来形容悲切的哭泣声,强化了词中的情感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
  • “梦回吹角连营”和“梦醒时分”展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加深了词中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

2. 壮志未酬

  • “醉里挑灯看剑”可能表达了词人即使在失意之时仍怀有抱负,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
  • “心系江南烟水”则表明词人心中仍然保持着对故土的深情,这种情感在词人看来是无法割舍的。
  • “回首青山绿水”不仅是地理上的回顾,也可能隐喻着词人对于理想状态的追求,以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 “几度夕阳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也反映出词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英雄迟暮

  • “越王勾践”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英雄或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人。
  • “平吴事”可能指的是这位英雄或人物所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或成就,但在晚年未能如愿以偿。
  • “几度夕阳红”可能暗示了英雄的光辉不再,或者意味着英雄的晚年并不如年轻时那样辉煌。
  • “几度夕阳红”还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英雄们最终都会老去的现实。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

  • 词中融入了许多传统中国文学中的意象,如“越王勾践”、“杜鹃啼血”、“青山绿水”,这些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 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文本的美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语言凝练

  • 词句虽然简练,但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词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直击人心。

3. 情感真挚

  • 词中的情感表达极为真挚,没有过多的雕饰,直接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
  • 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创作背景

词作的创作时间背景对其内容有着重要影响。据推测,此词可能在辛弃疾被免职之后所作,当时他被迫离开朝廷,流落至上饶一带。这种背景下的创作往往充满了孤独、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

《点绛唇·旅夜闻杜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它更是一种时代和文化的反映。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