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流吏

罗拜纷纷大小酋,建牙今在水长流。
书名应署诸蛮长,划地公为小国侯。
官职新加唐印绶,版图当入汉春秋。
但令边徼无烽火,万叠青山足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长流吏》是清代诗人梁成楠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水长流吏》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梁成楠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多样的诗歌形式受到后人的推崇。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未具体说明,但可推测其创作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
  1. 主题内容
  • 历史与现实:诗中通过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中国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
  • 政治象征:通过“官职新加唐印绶”,隐喻了朝廷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政策,以及对边疆稳定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在整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如“划地公为小国侯”,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暗含了现实的矛盾。
  • 意象丰富:诗中的“万叠青山”等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山水之美。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水长流吏》作为清代的诗词作品,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展示了清代文人的艺术风采。
  • 历史意义: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间接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边疆风情,为后世研究和了解清代边疆政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水长流吏》不仅是一首诗词的艺术成就,也是对清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映。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