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烟踏雪破风尘,垂老还京剩此身。
十一年中三至者,万千里外再来人。
携囊贮句虽云富,托钵偿逋未了贫。
若问个中无限意,新衔自署更生臣。
闻苏斋还京谢恩复守台郡次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苏斋还京谢恩复守台郡次韵’是一篇清代诗人吴敏树所作的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他对于自己职责的认识和承担的决心。
吴敏树以“闻苏斋还京”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苏斋(即御史)还京的情景。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威严,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与关注。
诗人通过“谢恩”一词,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不仅是因为皇帝对自己职位的认可,更是因为在国家遇到困难时,皇帝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忠诚,也展示了他的智慧与远见。
在这首诗中,“闻苏斋还京”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整个政治生态中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动态性,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
“复守台郡”则是诗人对自己职责的承诺和担当。这里的“台郡”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而“复守”则暗示了诗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敬业精神,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闻苏斋还京谢恩复守台郡次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