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号无状恨无穷,恸绝椿摧瀛岛东。
昨晚春游归大梦,一场春梦一生空。
哭父
介绍
《哭父》是清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惊号无状恨无穷,恸绝椿摧瀛岛东。
昨晚春游归大梦,一场春梦一生空。
章甫(1760~1816),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人。他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防御外敌。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后设教于里中。章甫性格嗜古,天分极高。他读书广泛涉猎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他后来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他的诗文俱工,著有《半崧集》六卷。
相关推荐
【注释】 1. 恸绝:非常悲痛。 2. 椿:椿树,这里指父老。 3. 瀛岛:神话传说中海上的仙山。 4. 春游:春天游玩。 5. 大梦:大觉之梦。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父亲的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对父亲生前的遭遇和死后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深沉悲切,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无限哀思。 第一句“惊号无状恨无穷”,诗人用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父亲的突然离去感到的震惊和悲痛
注释: 1. 越呼返魄愈无知:越,通“吁”,长声叹;返魄,指魂魄回到身体。越呼返魄,即长声叹息使魂魄归来。愈无知,意谓对父亲去世感到悲痛已极。 2. 惊报亲朋半信疑:报,指告诉;信疑,指相信与否。 3. 恨却药汤全未奉:恨,遗憾之意;却,推卸的意思;药汤,这里指服药;全未奉,意谓没有给父亲服过药。 4. 枉生养老读书儿:枉,白白地;生,出生;养老,养育;读书儿,意谓有志于读书的子女。 赏析:
注释:人们常说,无疾而终是仙归,这样的死法是世人所希冀的。 哀痛死者,安慰生者都以此方式,向天问明这是真谛还是谬误?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亡父的诗,表达了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之情。诗人用“人言坐脱是仙归”来讽刺那些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的人,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痛苦的方式,而诗人却认为这是世人所希冀的。接着诗人以“无疾而终世所希”来表达对父亲的死因的不解和遗憾。最后两句“哀死慰生都以此
注释: 1. 一方灵几一孤檠:指摆放着父亲的遗像和一盏孤灯。 2. 半起幽风半灭明:指灯光时明时暗,好像在诉说着父亲生前的苦楚。 3. 更苦夜号添母痛:形容子女因思念父亲而痛苦难忍,哭声凄厉,仿佛能增加母亲的悲痛。 4. 几回泣血忽吞声:形容子女因思念父亲而哭泣得泪水纵横,但突然又强忍着哭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逝去的父亲的诗,通过描绘父亲的遗容和家中的情景,表达了子女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格式如下:诗句,译文,注释。 诗句: 1. 灯月无情烂不收 2. 来朝佳节更悲愁 3. 五城若弛金吾禁 4. 魂在诸天何处游 译文: 1. 明月如旧却不肯收下我,它无情地照亮了我悲伤的心。 2. 明天是美好的节日,我却更感到悲伤和痛苦。 3. 五座城门好像已经放松了对金吾的禁令,我的灵魂似乎可以自由穿梭于天界。 4. 我的灵魂在天界游荡,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注释: 1.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全诗,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万般惟觉读书珍”的意思是:万事中最宝贵的是珍惜光阴学习。“回首如闻夜读频”的意思是:回头看仿佛听到父亲在深夜里诵读的声音。“到老不知勤学苦”的意思是:到了老年还不懂得努力学习的辛苦。“终身总是学中人”的意思是:一生都在学习的人中。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
注释: 承家十二世儒门,少教儿曹老教孙。 翻觉放翁藏本少,检书何止一箱存。 解释: 1. 承家十二世儒门:承家十二世指的是一家有十二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儒门则表示家族世代都从事读书人的行业。 2. 少教儿曹老教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小教育子孙,年长的教孙子。这里的儿曹和孙都是对子孙的称呼。 3. 翻觉放翁藏本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发现家中的藏书并不多。这里放翁是指作者自己,藏本则是藏书的意思。
注释: 航海当年险海隅,盖棺今尽道真儒。也知正寝蒙天报,其奈椎心怙已无。 注释: 航海时曾经面临危险的海域,盖棺(指下葬)的时候已经尽人皆知是个真正的儒者。也明白正寝(墓地)上会有上天的报应,无奈心中仍牵挂着父亲,无法释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悼念他的父亲。诗人回忆了他父亲的一生,他曾经在航海中面对过危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在下葬时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儒士
【注释】: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手亲裁:亲手制作或书写。 三箧:三个箱子,代指书籍。亡书,亡佚的文献。 苦记来:苦苦记忆。 手泽:遗留下的笔迹。不堪:难以忍受,无法忍受。 频抚卷:频繁地抚摸书本。 哀:悲伤。 译文: 儒家经典都是亲手制作或书写的,亡佚的书籍也苦苦记忆来。 亲手制作的笔迹不能频繁抚摸,每次抚摸就更加悲痛
【注释】 双闱:指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 肯:岂肯,难道。 遗训:父辈的教诲。 空树:这里指作者自己,因父亲早逝而没有成为文学家。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父亲的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继承父业,成就大业的决心。 第一句“每把双闱辄思”,意思是每当想到参加科举考试(双闱即乡试、会试)时,就不禁想起父亲。这句诗通过“辄思”这个词语
注释:父亲去世后,我深感遗憾,希望他能够显扬名声,但现实却如此凄凉。我未能得到俸禄和荣耀,只能空教儿子读父亲的诗书。 赏析: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诗人用“名心愿已虚”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期望和失望,用“有子空教读父书”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刻,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注释】 1. 斑斑:指泪水。 2. 哭诗章:即《吊古战场文》,曹操的名篇之一,写在战场上为阵亡将士而作。 3. 胡遽亡:指胡人被曹操打败后很快灭亡。 4. 生我:指曹操出生的时候。 5. 靡瞻(mǐzhān):没有瞻仰,即无法瞻仰。 6. 遥:遥远的意思。 7. 白云乡:指天国。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其父曹操写的挽歌。曹操生前有《观沧海》等诗,死后又作《短歌行》、《观沧海》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