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摹亚圣像立石台郡学宫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作于天宝五年(746年),当时诗人在成都草堂寓居,因思念家乡而作此诗。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他是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擅长描绘战争、劳动人民等题材,风格沉郁顿挫。
- 诗歌原文及翻译:
敬摹亚圣像立石台郡学宫诗以记之
我恭敬地摹写了亚圣孔丘的画像,并将其立于石台郡的学宫之中。
- 解释:这首诗是杜甫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来展现自己对圣人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 诗歌赏析:
-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蕴含了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摹写孔子的画像,将自己对圣人的崇敬之情传递给读者。同时,这也反映了杜甫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以及他的文学追求。
-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对于教育和学习的重视。他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许多作品中,尤其是他在晚年所作的《登高》中更是明确表达了这种观点。
《敬摹亚圣像立石台郡学宫诗》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通过对孔子的尊敬,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的尊崇,以及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