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圣德,孰与比隆。
知言有素,浩气常充。
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辟之距之,不愧禹功。
乃审厥像,勒石鸠工。
尊为圣配,奉诸学宫。
其容作肃,惟貌则恭。
蓬瀛瞻仰,多士尊崇。
而今而后,吾道已东。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颂扬孔子的圣德和在学宫中的立像来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崇高品德的赞美和敬仰,以及对孔子在学宫中所受尊崇的欣慰。以下是逐句释义:
巍巍圣德,孰与比隆?
(孔子的圣德高耸入云,谁能与之相比呢?)知言有素,浩气常充。
(孔子通达事理,胸襟坦荡,正气常存。)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战国时期的歪门邪道,没有尽头。)辟之距之,不愧禹功。
(孔子用他的智慧和德行去抵御那些不正之风,不愧为大禹那样的伟人。)乃审厥像,勒石鸠工。
(于是仔细地审视了孔子的画像,并让工匠雕琢。)尊为圣配,奉诸学宫。
(孔子被尊为圣人的典范,供奉在学宫之中。)其容作肃,惟貌则恭。
(孔子的容貌严肃端庄,仪态恭敬。)蓬瀛瞻仰,多士尊崇。
(众多学子仰望孔子的画像,都表示出对他的崇敬。)而今而后,吾道已东。
(从今以后,我的道路已经向东而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的圣德、智慧、形象以及在学宫中的尊崇进行了颂扬,体现了诗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人们。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篇优秀的咏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