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麟
【注释】 安平望海:即《安海望海》,在今福建泉州市惠安县。 孤岛潜连赤嵌中,洪涛万顷归艨艟:赤嵌山在福建惠安东南沿海,形似一只大船,因此称其为“赤嵌山”。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乘船经过安海时,看到海上景色的壮丽景象。 南望鲲身路杳杳,北看鹿耳波瀜瀜:鲲身,大海中的一条巨大的鱼。鹿耳岛又称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是厦门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乘船经过安海时,看到海上景色的壮丽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颂扬孔子的圣德和在学宫中的立像来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崇高品德的赞美和敬仰,以及对孔子在学宫中所受尊崇的欣慰。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巍巍圣德,孰与比隆? (孔子的圣德高耸入云,谁能与之相比呢?) 2. 知言有素,浩气常充。 (孔子通达事理,胸襟坦荡,正气常存。) 3. 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战国时期的歪门邪道,没有尽头。) 4. 辟之距之,不愧禹功
【注释】 潇湘:湖南一带的山名。团栾:同辈人。流泉:流水声。 【赏析】 此诗写诗人闲居潇湘之时,以竹为伴,吟咏自娱的情景。首联“两竹”是说自己和竹子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颔联“团栾”指竹林中的同伴,“濯碧涟”是说竹子的叶子在清流中洗过澡。这两句写竹的清新俊美。颈联用拟人的手法描绘竹子迎着月光摇曳,仿佛在向诗人问讯。尾联则是诗人与竹子相伴共度美好时光的写照。 全诗语言朴素,情真意挚,意境优美
【注释】 碧油:绿色染料。腻罗纨:绸缎。冒雨行来蔽体宽:雨衣,用绿布制成,可以遮蔽全身,使雨水不沾身体。棕榈:指棕榈树叶。消暑湿:驱赶暑气。袯襫(jiàng kuài):古代的一种上衣,即短袄。御春寒:防寒。蒙蒙丝散分如织;雨衣的细密丝线像织成的网一样,密密麻麻,布满了天空。点点珠跳泻即乾:雨滴打在雨衣上的点点珠子好像跳跃着下落。翠桁:绿色的横梁。天晴横翠桁:雨后天晴时,雨衣挂在屋梁上。绿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雨中行走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诗句解释: 1. 好踏长桥与短桥,一双高着雨潇潇 - 表达了对雨中行走的喜爱。"长桥"和"短桥"分别代表不同的行走方式,强调了选择的自由。"一双高着雨潇潇"描绘了雨中的行走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2. 黏来红杏痕犹湿,印遍青苔晕未消 - 描述了雨水落在花瓣上的情景,以及雨水在青苔上留下的印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雨中行人和渔翁形象的诗,其大意是: 轻轻不怕风吹面,点点须防雨打头。 名异云冠精结构,形殊雪帽密绸缪。 惯遮樵子来荒径,好护渔翁上钓舟。 记否彼都缁撮咏,夫子妙制礼从周。 解析: - “雨笠”:指的是用来遮蔽雨水的帽子。 - “轻轻不畏风吹面”:形容雨笠的轻盈,以及它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 “点点须防雨打头”:提醒人们要注意雨水可能会打在头上,需要小心防备。 -
注释:风声在竹子上戛击,寒气在五夜的秋风中升起。晚来的风经过竹林,发出飕飕的声音。这是自然的天籁,就像宫商叶一样美妙,不需要用伶伦截管求取。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风竹为题,描绘了风过竹林时发出的声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起句“戛玉寒生五夜秋”,以戛玉来形容风的清冷,暗示了秋风的清凉与宁静。接着,诗人以“晚来风过响飕飗”进一步描绘了风过竹林时的情景,飕飕的声音如同乐器奏出的乐音
巍巍圣德,孰与比隆。 知言有素,浩气常充。 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辟之距之,不愧禹功。 乃审厥像,勒石鸠工。 尊为圣配,奉诸学宫。 其容作肃,惟貌则恭。 蓬瀛瞻仰,多士尊崇。 而今而后,吾道已东
孤岛潜连赤嵌中,洪涛万顷归艨艟。 南望鲲身路杳杳,北看鹿耳波瀜瀜。 楼台缥缈成蜃气,鱼龙出没翻蛟宫。 远屿晴时如一粟,紫澜生处回长风。 荡胸始觉云梦小,放眼方知天地空。 大壑苍茫望未了,日脚插入秋波红。 曾经沧海难为水,况极蓬瀛东复东
潇湘一枕梦初圆,千个团栾濯碧涟。 且待新晴凉月出,携琴试与和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