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蔡孝子祠

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蔡孝子祠》是清代诗人劳之辨的作品。这首古诗通过描述人生的至性与圣贤,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下面将进一步解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诗歌内容:《过蔡孝子祠》中,诗人劳之辨以深沉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居不仕、清贫自守的人物形象——蔡孝子。诗中提到:“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束缚,选择隐居生活的人的高度赞誉。同时,“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则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名利诱惑与人性的挣扎。这种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坚定与超然。

  2. 历史背景:蔡孝子,即东汉时期的陈寔,是著名的清正廉洁的代表人物。据史书记载,他不仅自身过着简朴的生活,还曾主动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从事教化工作。陈寔的行为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被后人传颂不衰。

  3. 自然景观:诗中提到蔡孝子祠西有熊耳山,自然景色宜人。这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也是诗人笔下情感寄托的地方。在炎汉运中落的背景下,新莽恣闇干,社会动荡不安,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像陈寔这样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4. 艺术特色:《过蔡孝子祠》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抒发。诗中用词考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5.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古诗,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对传统美德的颂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过蔡孝子祠》作为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