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

【注释】

过蔡孝子祠:经过蔡孝子祠堂。

至性:指最真诚的本性。圣贤:泛指有德行的人。

空桑子:传说中的神仙,这里代指神仙。

薄所天:轻视天命。

曾闵:孔子弟子曾参和闵子骞。

风后:古代著名的谋臣。

炎汉:即东汉,东汉建都洛阳。

王莽:西汉末年篡夺刘汉天下的皇族后裔,后来建立新朝。

潢池:池塘。比喻混乱的局面。

甘泉:汉武帝祭天神求福的地方,在长安西北。

越乡井:越出乡间。指隐居。

行乞:外出乞讨。

桑树下:指采桑的地方。

辨:辨别。

赤眉:东汉末农民起义军之一,领袖是樊崇。

禋祀:祭祀。

懿行:美好的行为。

锤鼎味:用鼎来烹饪食物的味道,形容美味。

藿藜餐:野菜充饥的饮食。

叹:感叹。高祠:高大庄严的祠堂。

卓:杰出。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四十六字,分两段。上半首四句为第一段,下半首八句为第二段。第一段以“过蔡孝子祠”开头,点明题意,并引出下文;第二段以“炎汉运中落”作起兴,写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不安,接着写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最后以歌颂蔡伦的隐逸精神作为总结,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

此诗是作者于东汉初年所作。蔡伦,字休伯,桂阳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造纸术发明者,官至长乐少府、尚书右丞等职。他为人耿直无私,生活俭朴,不慕荣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常隐居于章山之阴,躬耕自食。公元132年(建光三年)冬十一月,汉顺帝派中常侍左棺、御使王逵等人到章山查看蔡伦的田地。他们看到蔡伦家境贫寒,衣食无着,又见其妻妾儿女,衣着简陋,就对蔡伦说:“你身为朝廷命官,应该穿得讲究些。”蔡伦回答说:“我虽然身居高位,但家中十分贫穷,妻子儿女衣服都很简朴,这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说着就把身上的布袍脱下给左棺等人看,自己穿着粗布短衣。他们见了非常惭愧而退。

诗中通过蔡伦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立场。全诗语言平实,风格朴素,表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