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创建出椒房,当日金张久北邙。
过客停桡休怅望,十三陵树总苍凉。
兴济崇真宫
故宫创建出椒房,当日金张久北邙。
过客停桡休怅望,十三陵树总苍凉。
注释:
兴济崇真宫: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明代皇帝的行宫之一,原名“大通”或“大通仓”,后改名为“大兴”,即今天的兴济宫。
椒房:皇后所居之宫,此处指皇宫。
金张:东汉时期著名的宦官集团,以张让、赵忠等人为主。
北邙:洛阳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北边的地方。
过客:来来往往的行人。
惆怅:因伤感而心神不宁,多指思念故人之情。
十三陵树:指的是明十三陵周围的树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兴济崇真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历史的沧桑和周围环境的萧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怀念。
首句“故宫创建出椒房,当日金张久北邙。”诗人开篇就点明了主题——兴济崇真宫。他首先描述了宫殿的壮丽,这座由皇帝亲自创建的宫殿,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如同皇后居住的椒房一样。接着,诗人又提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日金张久北邙。”这里的“金张”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宦官集团,他们曾经在皇宫中担任要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集团逐渐衰落,最终被遗忘在了北边的邙山上。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兴济崇真宫的宏伟壮丽,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第二句“过客停桡休怅望,十三陵树总苍凉。”诗人转而描绘了游客们来到这个地方时的情景。他们在这里停下船只,不再去追寻什么,而是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而十三陵的树木已经变得苍老而凄凉,这是对他们过去辉煌历史的无声诉说。这一细节既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含蓄。
最后一句“兴济崇真宫,昔日繁华今已散,历史变迁令人叹。”诗人以感慨的语气结束了全诗。他感叹道,虽然兴济崇真宫曾经是一个辉煌的地方,但现在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只有通过对过去的怀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兴济崇真宫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生的哲理,是一首充满韵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