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夏日偶成

漫卷湘帘,正雨过凉生庭院。绿荫葱茜。好鸟枝头啭。
午梦初回,懒去拈针线。诗情倦。茶经香传。且自闲消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恽珠的《点绛唇·夏日偶成》是一首描写夏日午后闲适生活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句:“漫捲湘帘”,描述轻轻卷起窗户边的湘帘,为读者营造一种宁静的室内氛围。
  • 次句:“正雨过凉生庭院”,描绘了刚刚过去的一场雨后,庭院里清新宜人的凉爽感。
  • 第三句:“绿荫葱茜”,形容庭院中绿叶茂盛,色彩斑斓的景象。
  • 第四句:“好鸟枝头啭”,生动描绘枝头上鸟儿欢快的鸣叫,给静谧的庭院增添了生气。
  • 第五句:“午梦初回”,意味着诗人在午时醒来,可能有些疲倦,需要休息片刻。
  • 第六句:“懒去拈针线”,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厌倦,选择用诗歌来代替忙碌的生活。
  • 最后一句:“诗情倦”,透露出诗人在繁忙一天之后,对文学创作的满足和愉悦。
  • 尾句:“茶经香传”,暗示诗人在家中品茗,享受着茶香带来的宁静与放松。
  1. 作者介绍
  • 恽珠(1763年-1843年)清代著名女诗人,字子居,号秋史,江苏武进人。她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恽敬曾任礼部尚书等职。恽珠自幼聪颖过人,擅长诗词,其作品多以闺阁生活为题材,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她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作品赏析
  • 自然描写:《点绛唇·夏日偶成》通过对庭院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夏日午后的宁静画面。绿荫、好鸟、清凉的空气,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环境。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人物心理:诗中的“懒去拈针线”和“诗情倦”揭示了诗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后,渴望回归内心世界的心境变化。这种内心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心态。
  • 文化意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点绛唇·夏日偶成》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和展现。恽珠作为女性诗人,能够在这样的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无疑显示了清代女性文人的独特魅力和社会地位。

恽珠的《点绛唇·夏日偶成》不仅是一首表现夏日午后闲适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