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秋夜

夜静天空,西风料峭秋声老。浮云如扫。月到天心小。
一卷南华,解却愁多少。香闺悄。炉烟细袅。锦帐罗衾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秋夜乘槎》是宋代诗人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词。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政治家。他生于1265年,卒于1324年,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所成就。《点绛唇·秋夜乘槎》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周必大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点绛唇·秋夜乘槎》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夜晚图景。词中“秋夜乘槎,客星容到天孙渚”一句,既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邃,又暗含着作者对远方客人的期待。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特有的凉爽和美丽,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艺术手法上,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眼波微注。将谓牵牛渡。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这些句子通过描绘眼神、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后的复杂情感,既有欣喜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被周必大巧妙地捕捉并展现出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点绛唇·秋夜乘槎》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它既有宋词那种典雅流畅、含蓄蕴藉的特点,又不乏民间词的直率和朴实。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词作在传达情感的同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周必大能够将如此优美的词句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周必大的《点绛唇·秋夜乘槎》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