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舞鬟

金波滟滟银河净。灯月交相映。鲜花一朵未曾开。不是小家偷嫁汝南来。
细腰宫畔腰支软。天际云舒卷。绮筵方看柘枝休。为汝填词胜似锦缠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舞鬟》是清代诗人曾廉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宴会上翩翩起舞的动人景象。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曾廉简介: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后移居广东广州。他是一位有影响的清代文人,曾于光绪二十年中举人,并任国子监助教及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徐桐赏识。
  • 戊戌维新运动:曾廉在政治上积极参与维新运动,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的“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他因上书朝廷批评康有为等人被逐出邵阳。
  1. 诗词原文
  • 第一段:”金波滟滟银河净。灯月交相映。鲜花一朵未曾开。不是小家偷嫁汝南来。” 这段描写了夜空中银河清晰明亮,与灯光交相辉映,同时强调了场景的美丽与宁静。
  • 第二段:”细腰宫畔腰支软。天际云舒卷。绮筵方看柘枝休。为汝填词胜似锦缠头。” 这里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宴会上的优雅姿态,以及为她所作的词比锦缎还要华美。
  1. 诗词解析
  • 艺术手法:曾廉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银河”、“灯月”象征着夜晚的美丽与神秘;而“鲜花”则代表了女性的美丽与娇艳,这些元素的结合增强了诗意的美感。
  • 情感表达:诗词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外在美,更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即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文化意涵:通过对古代宫廷宴饮场合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深厚造诣及其时代背景。

可以看到《虞美人·舞鬟》不仅是一首诗篇,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对于喜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首词是了解清代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