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梦醒

月上谓天明,梦醒知何处。惟有幽蝉四五声,紧对愁人语。
乍见即丁宁,未便心相许。天气如今是早秋,坐待消残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梦醒》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曾廉创作的词。下面将介绍此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曾廉,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曾廉上书朝廷,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的行为。同时,他还与邵阳的樊锥一起反对旧教,倡导新学。
  1. 作品原文
    月上谓天明,梦醒知何处。
    惟有幽蝉四五声,紧对愁人语。
    乍见即丁宁,未便心相许。
    天气如今是早秋,坐待消残暑。

  2. 诗句解析

  • “月上谓天明,梦醒知何处。”表达了诗人在月光照耀下的清晨醒来,对于自己的归宿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身在何处。
  • “惟有幽蝉四五声,紧对愁人语。”描述了夜晚的寂静中,只有几只蝉在鸣叫,声音凄凉,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忧愁。
  • “乍见即丁宁,未便心相许。”描绘了诗人初次见到某人时的心情,既谨慎又有所保留,没有立即表达出深厚的情感。
  • “天气如今是早秋,坐待消残暑。”反映了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去夏日的留恋。

《卜算子·梦醒》不仅是一首描写梦境和个人感受的诗词,还蕴含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这四句诗的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